少儿美术教育之我见 时间:2009-11-17 14:49:44 点击; 次关闭窗口 兰州市七里河区少儿活动中心 梁维民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许多人不明白,包括一些老师和家长。其实,儿童美术教育并不是培养小画家,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的完美人格。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现就本人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 纠正家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 有许多家长要求校外艺术教育能够立竿见影。有的家长因为幼儿学几次后拿不出令他们满意的画,就觉得老师教的不行,学校不负责任。其实正是家长这种不理解,不容忍的态度,让学校左右为难,更多的社会美术班还会为了迎合揣摩家长的心理和喜好,把成人的意识强加给幼儿,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意图不费力的把画画出来,让家长满意高兴。殊不知,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做法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影响幼儿的一生啊!所以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及时纠正家长的这种错误思想。 二 老师和家长应时常交流沟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少儿美术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学过程,尤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课程整合,美术课中有音乐、语文、数学、几何等学科,如果老师不能很好的和家长交流沟通,就有可能引起家长的误会。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个五岁小姑娘,胆子特别小,不敢说话,画也不敢画,我鼓励她,画画胆子要大,不要害怕画坏,还让她跟着胆大的同学一起唱歌,慢慢的小姑娘胆子大了,敢一个人上台唱歌了,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小姑娘画画有了很大的起色。可当时家长不理解,说画画课又不是音乐课,唱的什么歌。所以老师应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并相互配合显得异常重要.老师既要会教孩子,还要会教家长。 三 老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才由学母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也正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重要。由于教师行业良莠不齐,有些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 ,快速取得表面效果,只注重知识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由于少儿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在四、五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每个孩子天生都爱画画,但是他们在还未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的情况下,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很容易损伤他们对绘画的积极性,若老师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他们就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失去自信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通过对幼儿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还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幼儿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个性才得以张扬,好奇心才得以满足,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在上命题创作<<我的家>>美术课时,有一个小男孩在房前画了很多乱线,我很纳闷,就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电线,原来他们家楼上没电,大家都在电线杆上拉线,我就因势利导,鼓励别的同学说,大家要像张齐小朋友一样仔细观察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并把他表现出来。张齐以为我会批评他,没想到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他对美术课非常感兴趣。这件事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适时地抓住好的典型事例,进行一番评价,对培养和保持孩子的绘画兴趣,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本新闻共2页,当前第1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