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少年宫 王维云
音乐不仅是愉悦情操的主要形式,也可以成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音乐疗法是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困扰家庭的重要社会问题,对于孤独症、学习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多动症等疾患,音乐治疗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效果。音乐疗法在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力受到巨大的挑战,一些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新世纪影响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强化美育功能,成功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交友、情感、心理早熟及青春期躁动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音乐疗法的兴起与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不仅把音乐作为艺术欣赏,而且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音乐的作用在中国、印度、希腊和阿拉伯的原始文化中已被人们所关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乐记”就认为,音乐不仅能和谐生活、修身养性,还可以调节精神,有益健康。《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在远古时代的埃及古典著作中称“音乐是灵魂之药”。18世纪起,国外已开始对音乐心理治疗的研究。1807年,利赫订塞尔(P.Lichtenthal)出版了专著《音乐医生》。此后,有关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的科学研究兴趣与日俱增。20世纪50年代诞生了“音乐理疗学”。目前,音乐疗法已在欧美、日本等地广泛开展。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音乐作用在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唐纳德在《人生的音乐治疗》一书中提出:“音乐治疗就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恢复、保持或改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让个体的身心达到良好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是指个体通过接触音乐,对自身和环境有较大范围的开发,进而达到积极的社会适应。”音乐治疗包括了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研究证明,音乐可以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调整和改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消除孤僻儿童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若让老年人听他青年时代熟悉的抒情、轻松的音乐,可以唤起对青年时代美好的回忆,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生活信心,可以调节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对精神和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影响;音乐还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音乐疗法属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根据心身障碍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选择音乐欣赏、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作曲、舞蹈、音乐比赛等形式。心理治疗家认为,音乐能改善心理状态。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可以抒发感情,促进内心的流露和情感的相互交流。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疗法对情绪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全人”或“全人性”的自我意识;个人的意志和自我实现目的的发展;选择的自由;理解他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做到自我成长或自我实现;创造性开发;爱情;至高体验或感动体验;感情的自尊。
二、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与路径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人们把这种用音乐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新型治疗方法叫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音乐能影响情绪,常常能进入大脑的深层,是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的最佳手段之一,并能有效地促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在提倡生活工作绿色健康的时代,音乐治疗以其卓著的情感及精神效应、联想效应和心身效应,调节人的生理心理状态。音乐疗法不依赖任何药物,而是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因此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自然疗法”。
三、音乐疗法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在我国,音乐疗法对于儿童心理疾患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从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和儿童接受音乐影响的规律来看,音乐疗法对儿童心理疾患必然有着比起其它年龄段的作用要更为显著。
目前,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存在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脆弱、任性、懒惰、自制力差、责任感低、冷漠、嫉妒等。由于心理偏差,致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能力,难以承受挫折,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稍有不顺,极易感情冲动、偏执,或冷漠待人,或固执片面,陷入消极心理中不能自拔,甚至发生一些极端事件。儿童心理疾患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治疗康复中,除了传统的康复治疗之外,音乐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儿童教育家张黎明认为,相比游戏治疗、家庭治疗、住院治疗等常规治疗、矫正儿童心理的手段,音乐疗法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心理治疗手段,可以尝试通过音乐疗法,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
音乐治疗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孤独症、学习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多动症等。
1、孤独症儿童往往对亲人缺乏正常的依恋,缺乏目光接触,严重自我封闭。但绝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不排斥音乐,85%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感受力较高,对音乐治疗有较好的反应。可以通过音乐逐步与儿童建立感情联系,并采用即兴的方式,让孤独症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游戏增强儿童的行为控制能力。通过歌曲、歌谣学习语言,逐步掌握词汇和语言的节奏和音调。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音乐治疗对提高孤独症儿童心理能力和建立良好情绪有重要作用。
2、学习障碍是儿童的智商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在学习中有一门或几门功课表现出特别的困难,学生成绩水平与其智商水平明显不符的儿童,大部分儿童被认为“笨”,好动,不爱学习。实际上这些情况的产生是由于大脑功能发育的轻微障碍造成的,包括空间、时间、数量感等方面的障碍。这些儿童表现为左右不分、空间定位差、常常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读书时出现掉字、漏行。针对学习障碍儿童可以通过训练儿童演唱空间感和方向感内容的歌曲,以及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音乐游戏。可以通过舞蹈律动的训练方式,使儿童在快乐的律动中加强自己的左右空间感等。还可以训练儿童练习打击乐器,训练节奏感,增强空间判断力。同时,学习障碍儿童往往注意力不集中,通过歌唱、演奏乐器、音乐游戏等活动,可以让儿童在一个非常愉悦的活动过程中,既提高了注意力,又得到听、唱、看的协同配合能力训练。
3、语言交流障碍包括语言障碍和说话障碍两类。语言障碍是指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符号和语法,说话障碍是说话时不能正确的使用音调、节奏和不能正确发音。说话的必要前提是正确的呼吸量和发声器官肌肉的自如控制,那么,可以采用教儿童学习简单的吹奏乐器或呼气、吸气的练习,来帮助儿童提高说话所必须的气息控制和肌肉控制能力。通过特别设计的歌曲来进行节奏训练,锻炼儿童的说话流利性和语言的分句分段能力。音乐治疗对增强语言交流障碍儿童与他人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音乐疗法对抑郁症、多动症的治疗等也有明显的帮助作用。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预防重于治疗,对儿童加强音乐教育不仅有提高音乐素养的意义,在完善人格中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儿童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普遍性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尤其音乐教育、音乐疗法在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因此,应引起教育、医疗、社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付诸于实践,造福儿童、造福社会。